不过楚昊想要名正言顺,高举义旗,推翻汉室,唯有这般。历朝历代,造反必须有个借口,造反借口完美的,都成功了。这种借口很多,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借口便是清君侧,造反借口不过是让自己站着道德的顶端,不用去背负数千万百姓舆论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楚昊做的却是,让着数千万百姓的舆论从偏汉保持中立,从中立保持偏楚,偏楚的则变成死忠,掌控着以千万计的舆论,如此他起兵反汉才名正言顺。

        接着,楚昊演技值点满,一来二去之后,楚昊给了无数百姓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拒绝,也没有同意,更像是因为楚昊不想叛汉,所以表现出的迟疑,更让无数百姓感慨万分。

        广陵的消息传播很快,当日便传播百里,乃至更远,闻声者,无不是赞美楚昊仁义忠君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些许文士,他们能看透其中道理,可却不敢和一群刁民争辩,否则说不定就被打死了喂狗。

        日落黄昏,楚王府内。

        秋千上,楚昊搂着甄宓,不过却没有一丝儿女情长的感觉,反而是面带忧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夫君,怎么了?还在为自立为王的事苦恼?”甄宓见楚昊不太开心,不由撅了撅小口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闻言,楚昊手中轻轻抚过后者脸颊,带着一丝歉意道:“宓儿,是夫君不好,刚才分神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夫君,这有啥好忧愁的呢?如今百姓归心,夫君你只需测试下治下百官看法便是了。”甄宓直起腰肢,闪着一双灵动的美眸,奇怪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