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时期的权贵都拥有很多的田地,可是交租的时候,却并没有按照实际的田地规模来交租。尤其是那些寺庙,更是大肆扩张土地,并且利用自身的优势,囤积土地,揽收了大量的无地农民给他们种地,却只交很少量的公粮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苏瑜拿这个说事,就是在讽刺他们对于那些真正的权贵不敢动,却想要对自己下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如果朝廷能真正实行按照土地面积来收公粮的话。微臣即便是土地上的产出十分的微薄,也一定会相办法将对应的税收交给朝廷,绝不反悔。”苏瑜看着李世民一脸认真的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看了看大殿上的群臣,脸上泛出了难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也明白苏瑜说的是实情,大漠之上本来产出就很微薄,硬要逼迫苏瑜交租也不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关键的是苏瑜可不是什么软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王大人,我这里有一份名单,是关于在长安城外一些权贵占据良田却不交公粮的,要是陛下和王大人有这个能力,我明天就将这份名单发布到报纸上。让陛下和王大人按照名单一一讨要公粮,我们大唐日报也会跟踪朝廷的行动轨迹做出跟进报道,不知道王大人意下如何?”苏瑜笑着看向王圭,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写满了名单的纸张递给了王圭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和王圭等人听苏瑜说完,已经脸色大变。

        苏瑜这小子是要玩狗急跳墙啊,主动将名单交上去逼迫朝廷对那些权贵们动手,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?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大殿之上的许多官员可都是名单上的人物,李世民要真有这个魄力,还能轮到苏瑜在这里献上什么名单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时之间,整个大殿之上寂静无声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些站立在旁边的大臣看向王圭的脸色已经有点难看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都觉得王圭多事,知道苏瑜是那种喜欢鱼死网破之人,还非要在这里纠缠着赋税之事在这里扯个不清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好了吧,苏瑜这小子将名单都拿了出来,将本来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放在了明处,这事情要怎么收场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