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家中,舜夫人疲累不堪。她生下两姐妹时已年过三十,又常年有血气不足之症,分娩时血崩,彻底伤了身,最受不得累。

        今日车马劳顿,又在园中与人费了半天的口舌,如何不辛苦。

        舜询回御史台料理公务,姐妹两陪母亲用了饭,就赖在屋里看话本子,直到夕阳西斜,被傍晚回家的两个哥哥撞个正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舜家长子曾是当年的文魁,本可以入朝领一要职,但听从父亲的指令投了当时的东宫阵营。无奈不久后太子因故被废,封甯王就藩,舜家老大也只能跟着去封地随侍,从此断送了祜都的锦绣前程。

        次子舜恒也已学成,心向储君,本有望凭着国学馆的举荐赴任东宫。舜询却视长子为前车之鉴,硬是讨回荐书、切断捷径,让老二留在玉堂署,同贫寒学子一样熬功名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幼子舜忡仍在国学馆中求学。他最得舜询真传,满腹经纶、出口成章,有小中丞的雅名,却又与父亲政见不一,往往话不投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见两个妹妹都读着坊间话本,不禁埋怨,“又读这些,不是私奔就是落草,母亲也不当回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许你在外头看时评、写文章,就容不下妹妹们看些本子?”舜夫人刚服了药,苦得皱起脸,忙拈了枚蜜饯甜嘴。

        舜忡年前才因写了时评,还私自刊印成册在街头派发,被舜询好一通惩戒,骂了“不务正业、妄议朝政”也就罢了,还在柴房关了数日。倒来找妹妹们的茬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小五不以为然,只管戳他痛处,“三哥哥看的书、做的文章,也不见得好些。哪个衙门都知道你小中丞直言善谏,看谁敢用你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舜忡讳莫如深,显然是不与她讨论前途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