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儿小说 > 综合其他 > 景泰太子 >
        大同巡抚年富弹劾石亨一事仍在继续发酵,朝野轰动,民众议论不休,无论如何也要给一个交代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经过一番博弈后,朱见济选派吏部尚书王文与英国公张懋调查此桉,同时让兴安在一旁监督。文臣武将宦官,各方势力齐下场,各自都不对付,类似于九龙治水,能够治理好就怪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实上,朱见济的目的也不是要将这个桉子查清楚,在年富弹劾石亨的当天,在左右暗示下,朱见济就明白了此事的棘手性与严峻性。眼下石亨尚有用处,哪怕明白年富弹章是真的,朱见济也要先压一压,往后拖延一阵。

        压一压并不意味着朱见济全然不管这件事,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拿来敲打石亨,要不然这位宿将用着可不怎么合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等桉子想要查出个分明来,没有个把月时间怕是难见成效,能够在年前有个结果出来都不错了。在这段时间内,朱见济时不时就给石亨写信,要他宽心,自己无心责怪于他。通过这种手段打消石亨的戒备之心,不过效果有多少,朱见济自己也不清楚,反正该用还是要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段时间内,朱见济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收容军户孤儿。这和提督宣府军务兼右佥都御史李秉的奏疏有关,他在奏疏中说宣府为边关重镇,常有边患,年年死于国事者多则数百人甚至是千人,少也有数十人,朝廷给的抚恤很少,加起来连一两银子都没有,导致遗孤生活困苦。最后希望朱见济从国库里拨一些粮食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草草看过去,这不就是一篇颇为寻常的奏章,每天类似的奏章不说上百,数十封是绝对有的,反正全国各地都来哭穷,一般都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。只不过朱见济心中可不这样想。继位以来,整天和各个势力博弈,他看似游刃有余,但是自己的力量并没有得到加强,建立听命于自己的军事力量至关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朱见济将李秉自宣府调回,任命他为户部尚书。李秉在景泰初年就是户部郎中,景泰三年才去的宣府,之后一步步高升,提督当地军务,成为最高长官。如今理政有声,朱见济将之召回也没有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朱见济将李秉召回来,可不是让他协理户部诸事,而是让他统计天下军户孤儿人数,不拘男女,不论地域,只要符合条件,一律选调入京。

        以下是朱见济的原话,“天下军户孤儿何其多,岂可因卿一书,仅抚一地而罔顾其余。朕宁可整日粗茶澹饭,节衣缩食也要收容天下军户孤儿。此辈父祖为国效忠,捐躯赴国难,朝廷岂有坐视不理之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话说得很好听,但是所有人都明白朱见济是打算建立听命于自己的军事力量。李秉自然也在其中,只不过此事对自己名声有利,自然听命行事,颇为积极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朱见济的亲自关注下,不管这孤儿是辽东的还是甘肃的,亦或是广西浙江的,朱见济全不在乎。只要他是军户子弟,父祖因为战事或者疾病而去世,朱见济一律选调入京,择其精壮者在宫操练,编为新营,为天子私军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身处宫中,也被称为内营,短短时间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三百。只不过,这个数字在朱见济眼中还是太少,至少要有三千才够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孱弱者及年幼者,一般是十岁以下,则是安置在京城近郊,称为外营。朱见济十天左右便去外营看望一下,表示亲近重视,自己让人家千里迢迢地赶过来,总不能见人家“没用”就弃如敝履吧。同时趁此时机,朱见济不断遴选优异者加入内营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