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子玉对诗文颇有些了解,对唐宋诗文最为推崇,自然知道陆贽与陆羽在说的李季兰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唐朝,历史上有四大才女之说,头一个便是双陆所说的李季兰,也就是李冶李冶,字季兰,她与后来的薛涛、刘采春、鱼玄机并称“唐代四大才女”,可谓一代传奇。

        相传,在她6岁时,其父带着一家人在庭院里欣赏月季花,她便写出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。已看云鬟散,更念木枯荣”这样的诗句,可谓天纵奇才,但她父亲觉得“架却”两字谐音“嫁却”,认为此诗不详,觉得女儿六岁便不知廉耻,长大恐有失妇女德行,于是十一岁时便将她送到了玉真观,成为了一名女道士。

        有趣的事发生了,由于唐朝推崇道教,所以道观在唐香火鼎盛,而且往往在风景秀美的地方,是老百姓,尤其是文人雅士观光旅游的好去处,李季兰长大后虽身在道观,却更多地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,加上她本就貌美、才华横溢,很快与众多读书人打成一片,被人称为“风情女子”,更有爱慕者称之为“季兰仙子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的事,霍子玉就知道的不多了,只知道她被德宗召去长安,然后没几年赶上了“泾原兵变”,她被叛军抓住,无奈为朱泚献诗一首,然后出任女官,然后德宗回朝后,将之杖毙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霍子玉回长安,与韩愈、孟郊聊天时得知,李冶年轻时与诗人朱放谈了长达十年的恋爱后,朱放异地为官,许诺娶她,又苦等十余年后才知道朱放早已结婚生子。身心俱疲之下,郁郁寡欢,最终病倒,巧合的是,她遇到了游方的陆羽。

        陆羽不仅治好了她的病,二人还在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恋情,可谓郎情妾意、相得益彰,李冶算是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很可惜,后来德宗启用卢杞后,有天写了诗文后,卢杞称赞。君臣二人谈及诗文,德宗感叹大唐的诗人大多是男性,写的诗文都太粗糙,而韩渥虽心思细腻但不仅年纪大,还老爱讽刺朝廷;而女人则过于细腻,而豪放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卢杞便立即推荐了李冶,德宗立刻将之召到长安宫中做女官,向她请教诗文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朱滔叛乱,朱泚也叛乱,尤其是李怀光泾原兵变后,德宗跑路奉天,朱泚盘踞长安称帝,捉到李冶,逼她献诗一首还做了女官,后来德宗还朝,凡是在朱泚朝中担任伪官职者皆被杀,李冶也未幸免。

        据孟郊所说,李冶的尸骨被陆羽收了,骨灰就埋在庐山,至于埋在哪里,他就不知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