录像机的诞生其实非常早,五十年代初,英国播公司就发明了录像机,但初代录像机实用性很差,并没有得到推,到1956年的时候,美国安潘克斯公司推出了一款实验性的磁带录像机,这台录像机的体积极大,足足有一辆汽车那么大小,而且售价极其高昂,高达7.5万美元之巨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,技术不断更新,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先后发明了螺旋扫描技术,使得录像机的体积开始缩小,等到1974年的时候,真正可以实际运用家庭的录像机诞生。

        七十年代末期到现,国际上的录像机产品日本具有领先地位,尤其是掌握螺旋扫描技术的东芝公司更是其佼佼者,之后索尼、日立、松下、JVC、三洋等公司也开始生产家庭录像机,这些公司的推动下,家庭录像机的完善度越来越高,技术也越来越先进,并且其产品占据了全世界录像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。

        八十年代初,日本的录像机开始进入中国,早期只能友谊商店内凭着外汇券购买。又或者出国人的从国外直接带回来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大家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像林宇航和罗琳结婚的时候那样,宋援朝特意让秦正国从香江给他们准备了进口家用电器,其中就包括一台日本进口的录像机。

        宋援朝和林燕结婚的时候,也准备了一台东芝的录像机,这台录像机直到现还摆宋援朝家里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,家用录像机技术已经很完善了,没有了继续挖掘的可能。但这些些年来,日本录像机生产企业对录像机的研究依旧还继续,时不时就推出一款新品来取代以前的型号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些新品从基础功能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变化,有变化的仅仅只是一些华而不实地小功能,比如研究出来的画面停止后手动旋转前进或后退功能,又比如数字时钟显示和闹铃功能,还比如通过技术让录像机具有给老式电视机增加频道功能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代,日本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花招上简直就是乐而不疲,每天钻研的就是怎么现有的产品功能上怎么去添加新的功能,从而导致录像机的功能是越来越多,设计也是越来越复杂和繁琐,一台录像机的遥控器上密密麻麻全是按钮,这些按钮之多就连许多日本人自己都搞不明白怎么使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这些公司的如此折腾,不少日本人报纸上破口大骂,骂这些企业简直就是走火入魔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家公司不好好去研究新技术,天天扣细节弄华而不实的玩意,这些破功能听起来似乎不错,可实际上真正使用上完全就是鸡肋,谁吃饱了没事干去用这些玩意?录像机的基础功能不就是放录像么?充其量快进、后退、定时录像功能还有点用处,其他功能有个毛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