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儿小说 > 综合其他 > 埋葬大清 >
        刚刚还在说小破球全面开片的风险,转眼间就扯到了大明本土的生态环境上面,朱劲松朱皇帝的思维跨度确实有点儿大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大明朝堂的一众大佬们也都习惯了,忍忍就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朱皇帝笑眯眯的说道:“咱们大明现在需要的是大量的工坊?还是那些工坊生产出来的东西?”

        刘怀文躬身答道:“启奏陛下,臣大概能猜到陛下的想法,就是将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存在泄密风险的工坊往外迁——可是咱们大明既需要那些工坊生产出来的东西,同时也需要那些工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劲松忽然觉得刘怀文这个人挺讨厌的,这种装逼装了一半就被人硬生生打断的感觉,无异于洞房花烛夜的时候被电话铃声打断,而刘怀文就是那个打电话的坏蛋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刘怀文却根本就不在乎是否会得罪朱皇帝,而是自顾自了下去:“如今咱们大明的百姓数量已经有五万万之众,其中有一万万多的百姓是靠着工坊讨生活的,如果将大量的工坊外迁,就意味着会影响到很多百姓的生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儿其实很蛋疼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还没有彻底干翻大清的时候,大明就一直在玩了命的搞五小工业,基本上随便哪个县都有一家钢铁厂,一家煤矿,一家机械厂,一家水泥厂,一家化肥厂。

        尽管各个县级的五小工业水平很低,效率也很低,所谓的械机厂大部分时间都在生产家具,所谓的化肥厂大部分都是靠沤粪生产肥料,所谓的煤矿也不一定能挖出多少煤,但是正因为五小工业的存在,才使得大明了车翻大清的资本,同时也让大量的青壮有了可以赚钱的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大明车翻了大清,底气也稍微足了一些之后,大明的各个州县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厂行动,大量的制衣厂、酒厂之类的小工坊就有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,这些工坊在上交了大量赋税的同时又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到大明各个州县的酒厂,就不得不提到山东布政使司——做为龙兴之地,同时也是产粮大省,整个山东布政使司下属每一个县都有一家甚至两三家酒厂,然而整个山东布政使司就是没有一款比较出名的酒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